導讀:內容與顯示終端永遠是雞與蛋的關係。沒有內容,終端顯得無用;沒有終端,內容也隻能束之高閣。內容與終端最好處於同步發展模式,但遺憾的是,這兩者並不屬於同一個產業,無法做到齊步走。

還記得13年的CES上,4K電視集中爆發,鬆下、三星、索尼、夏普及眾多國內企業都紛紛展出4K電視。緊接著歐洲媒體傳出消息,世界上第一個4K電視頻道即將在歐洲推出。但是當時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對4K電視嗤之以鼻,“4K沒片源,然並卵”。
今年CES上又到了8K當道的時候,各家彩電廠商用8K電視刷爆CES,索尼、三星、LG、TCL還包括創維、長虹。但是很多人又站出來了,“8K沒片源,然並卵”。但是回想起4K暴發到成為主流,不過是兩三年的時間。8K也是同樣的道理,片源跟不上,的確也是一個事實存在的問題,但是它們的意義卻不僅僅是技術本身,而是帶動了整合行業的發展,以及周邊配套設施的進步。比如更高的傳輸速度、更快的解碼速度、更好的圖像處理、更高品質的內容生產。這是整個行業的快速迭代,快速進步。
與往年不同的是,8K電視不再僅停留在概念層麵,而是開始真正走向市場。去年12月在日本已經有17個電視頻道推出4K和8K衛視節目 ,在日本舉辦的2019橄欖球世界杯、2020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,很有可能將實現8K轉播。據說日本已經發射了好幾顆通訊衛星,用於8K的視頻轉播。其實8K電視遠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樣遙遠。
8K沒內容?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8K清晰度的電視拿來看什麽?首先不可否認的是8K片源在網絡上幾乎是難尋蹤跡,就算是各大內容廠商大力開發的4K片源也隻是在近兩年的電影市場所有起色,況且高清片源對於寬帶的壓力也是巨大的,普通用戶的寬帶速率大多都無法實時播放4K電影,更何況龐大的8K片源,本地存儲都是一大問題。
內容與顯示終端永遠是雞與蛋的關係。沒有內容,終端顯得無用;沒有終端,內容也隻能束之高閣。內容與終端最好處於同步發展模式,但遺憾的是,這兩者並不屬於同一個產業,無法做到齊步走。對於圖形計算與顯示,可以說,多快的CPU都不嫌快,多高的分辨率都不嫌高,用戶需求是確切存在的。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電視,如果說一台電視機的壽命是10年,那麽10年之內所有電視機都將升級一次。但電視的內容創作是一次性的,越來越龐大的電視節目庫不可能整體升級,可以期待的隻是增量,隻有新內容可以用更高的技術規格進行製作。
8K電視終究是來了,8K無用論的說法在飛速發展的科技時代是說不過去的。當下雖沒有完整的8K內容體驗,但還是有很多感受是在4K電視上接觸不到的,比如市場上有一些可以拍攝8K相片的相機了,如何能讓8K照片毫發畢現呢?沒有一台8K的顯示設備,加上優秀的畫質和圖像處理技術,是很難帶給你真實照麵般的感受的。大尺寸的8K電視還可以用來分屏瀏覽,用8K電視炒股絕對棒,如此高的分辨率,可以擺上好幾個窗口來研究數據,讓你不錯過每一個細節。另外還可以觀看一些自己拍攝視頻分享給家人,大屏高清更能還原真實的場景。
傳輸和解碼已經做好了準備 HDMI2.1的出現,讓帶寬猛增至48Gbps,可以完整支持4K/120Hz、8K/60Hz、10K等分辨率和刷新率的無損視頻,並同時支持動態HDR。
而隨著首批支持HDMI 2.1的電視發布,HDMI 2.1配件的市場已經到位,Club3D宣布推出該公司首款超高速HDMI 2.1線纜,該電纜符合UHS標準,能夠支持48Gbps數據速率。這些新電纜針對下一代UHDTV,分辨率高達10240×4320,120 Hz,DSC 2.1壓縮。
若想應對8K時代絕大的寬帶壓力,光靠提升傳輸速度是遠遠不夠的,提升視頻編碼技術,也成為了刻不容緩的事情。
初期的視頻編碼技術是由ITU-T和MPEG兩個組織分別研發和製定,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MPEG研發的MPEG-2被稱為第一代視頻壓縮標準。在2000年左右時,兩個組織成立聯合工作小組JVT,共同製定了H.264標準。兩大標準組織共同研發和製定標準,並在2010年成立聯合工作組JCT-VC,製定了H.265標準。H.265於2013年發布,成為最新的一代視頻標準,其視頻壓縮性能比H.264要提高一倍。
H.266的製定是針對4K及以上的高清視頻,位深主要是10bit,這與265的定位不同,這導致目前編碼器的最大塊尺寸變為128,編碼中間處理的像素都為10比特,即使輸入的8比特的序列,都會轉為10bit處理,測試序列在265的技術措施增加了幾個4K 10比特的序列。
視頻技術在飛速發展,隨著5G時代的帶來,超高清、HDR和VR視頻應用,對視頻編碼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從2016年開始ITU和ISO成立了聯合研究組JVET,開始研究下一代視頻編碼標準H.266標準,並計劃在2020年發布新一代的視頻標準。目前業界積累的技術已經使得H.266比H.265性能進一步提升了40%以上,是業界最為領先的視頻壓縮技術方案。
8K電視還能能將4K片源優化成8K分辨率 眾所周知,8K的電視節目內容數量目前還不是很豐富,因此對於現有內容畫質的提升,即如何將2K和4K內容提升到接近8K的畫質,這應該是各個品牌主要的差異點。如何充分發揮8K麵板的特性,實現最好的畫質。比如索尼擁有HDR圖像處理芯片X1旗艦版來確保畫質表現,同時還擁有很多相配套的技術來實現更好的畫質。索尼擁有生產8K內容的專業器材、生產線,在影視後期製作當中,這些高畫質電視機也作為顯示器在得到更多的應用。
總結:人們對於一台好電視的判斷標準從沒發生過根本性的變化,畫質、視覺體驗仍然在首位,顯示技術仍然是電視的第一生產力。此時的8K,正式這種視覺革命的最佳結果,並沒有來太早,而是恰恰好。
(责任编辑:張家口市)